欢迎访问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 时政动态 >> 浏览文章

2022年景德镇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静水流深聚思想伟力 奋楫扬帆奏时代强音 

——2022年景德镇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阔步前行的时代,必有催人奋进的激扬旋律;奋力崛起的城市,必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2022年,太多思想火花激荡耀眼、无数难忘时刻振奋昂扬,徐徐展开这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携手书写的年度答卷,让生机勃勃的瓷都大地,文化之风气象万千、城市之声乘势远扬、奋进之歌悦耳嘹亮。

 

  这一年,一次次有主题、有调研、有交流的中心组学习,凝聚共识、统一思想;这一年,一篇篇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增强自信、保持干劲;这一年,一场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理论宣讲,创新形式、通俗易懂;这一年,一台台高规格、高水准、高质量的文艺盛宴,温暖你我、惠及万家……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工作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以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饱蘸千年陶瓷文化的文艺作品成风化人、以讲好新时代瓷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

 

  夯实思想基础 在理论学习中筑牢精神高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结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回望走过的路,我们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件事、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狠抓落实。”去年5月2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三周年之际,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集体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年来,我市在持续夯实理论基础过程中,坚持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头雁效应”激发整体效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强化对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指导,下发《学习计划》《学习提示》《学习情况通报》等,不断强化我市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2年,我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持续打造“实景课堂”、深挖“红色富矿”、搭建“红色驿站”,健全学习机制、丰富形式载体,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紧密结合,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等,广泛深入开展“七个一”活动,不断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促进“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

 

  一年来,我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组建了包含市委常委同志在内的高规格市委宣讲团,与党的二十大代表、道德模范、百姓宣讲团、“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返乡大学生宣讲团一道,积极开展各类宣讲。充分依托小巷讲堂、古戏台讲堂和市公安局“老方说党史”宣讲团等三个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示范,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作用,推动形成全方位动员、全过程贯穿、全社会覆盖的宣讲格局,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讴歌时代新声 让新时代奋进之歌悦耳嘹亮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一年来,我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亮点突出的主题宣传报道,开展了一连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宣传思想工作,发时代新声、树社会新风,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全市新闻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主阵地和排头兵作用,用心、用力、用智、用情开展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全覆盖的宣传报道,有力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景德镇落地落实、入脑入心,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景德镇:新经济揽起瓷器活》《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全市新闻单位围绕主题,积极开设“景德镇这十年”“喜迎二十大”等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生动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成功实践。市属各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渠道,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媒体同频共振,让国家大事成为百姓身边事。

 

  去年12月19日晚,陶溪川大剧院灯光璀璨、余音绕梁,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这里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亲临景德镇出席开幕式,宣读总书记贺信并致辞。其间首次召开中阿文化产业论坛,发布《2022中阿文化产业论坛景德镇倡议》。2022年,我市围绕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2022国际版权论坛、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等重大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新闻宣传,持续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凝聚力量。

 

  “今天,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13吨级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1A在江西景德镇成功首飞,该直升机可运输28名乘员,满足高原、高温、高寒等复杂环境的飞行要求……”去年5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我市。这一年,全市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国家试验区建设、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双“一号工程”、“5020”项目建设、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等主题,整合调动多方面资源力量,全力上大稿、上要稿、上重稿,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播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市牢牢把握陶瓷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先天优势,持续打造外宣精品力作。央视CGTN与欧洲新闻台联合策划聚焦中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主题原创品牌栏目,以青花瓷为媒串联中欧城市,节目以7种语言在欧洲新闻台电视频道同步播出。《江西这十年之景德镇陶溪川》视频、《缠之恋》MV、“洋景漂话申遗”系列视频在海外平台上转发推送。我市还着力办好对外交流活动,2022中韩陶瓷艺术交流展、“丝路瓷行——天涯共此时”中秋陶瓷文化国际交流活动、“Z世代”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等,打开了世界了解景德镇、感知陶瓷文化的窗口,极大提升了景德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北风乍起,冬雨萧瑟。去年11月下旬,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瓷都大地,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次重大检阅。第一时间组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教育组,发布最新疫情防控信息,下沉一线采写重头稿件,制作融媒体作品,设置“景问尽答”新闻专栏,推出一批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一线报道。用心用情推动滞景旅客返程问题妥善解决、推动开通12条专线为艺考学子护航,为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了宣传力量。

 

  一年来,市委宣传部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调动市属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中央、省级媒体的沟通联系和密切合作,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展示景德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2022年,我市共在中央和省属主流媒体推出各类报道3000余篇,其中中央主要媒体刊播1000余篇,为全方位推动景德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坚持以文化人 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发展

 

  城市因文化而兴,文化因城市而强。

 

  在陶溪川,当你随意走进一家美术馆,都会被里面的展品所吸引,忍不住驻足欣赏。去年国庆,在陶溪川翻砂美术馆开展的《72亼——待到山花烂漫时》展览,让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一件完整精美的瓷器可以展览、可以收藏,但是一块破碎的瓷片能有什么用?去年6月,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挂牌,通过对现已出土的近2000万片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版权兼具创新属性和文化属性,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去年11月,2022国际版权论坛在我市举行,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瓷都版权故事,启动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

 

  ……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推动文化改革持续深入、文旅行业快速复苏、文化传承稳步推进、文艺创作亮点频出,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陶文旅集团再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望龙陶瓷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在2022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上,昌江区获颁2021年度江西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全省10个),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集聚类)获颁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省3个),景德镇三宝国际瓷谷街区获颁省级特色文化街区(全省6个),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运营有限公司获颁2021年度江西省文化企业20强,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我市聚焦陶瓷文化特色,大力拓展文化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央视网与珠山区就陶瓷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合作签约。

 

  ——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新动能。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效应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日益增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制定《景德镇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推动文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在文旅融合、国家试验区建设、“文艺两新”集聚区建设方面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文化挖掘利用结出新成果。一年来,我市以陶瓷文化挖掘阐释、活化利用为重点,收集整理编纂陶瓷文化典籍文献,高质量推进《景德镇陶瓷简史》《景德镇陶瓷史话》编纂工作,“丝路百城传”丛书《景德镇传:瓷器之都》彰显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独特魅力和风采,举办了景德镇陶瓷主题原创歌曲《此生只为你》发布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共赴陶瓷文化千年之约。

 

  厚植道德沃土 引领新时代崇德文明新风尚

 

  文明,既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更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我市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奋力把“最大公约数”做得更大、“最大同心圆”画得更广。

 

  一年来,我市注重实效和保持长效相结合,以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为抓手,部署开展“十大整治”专项行动,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同比增长29%,服务时长同比增长42%。广大市民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中,不断向善、向美、向好。

 

  “群众所想的就是我们所做的,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坚持的”“我要把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对我的这份爱传递下去”……前不久,全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2022年第四季度“江西好人”发布仪式在我市举行。活动通过视频短片、文艺节目、好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和角度,展现了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善举、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截至目前,我市“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51组58人、江西好人78组80人、瓷都好人236组242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江西省道德模范7人、景德镇市道德模范71人。

 

  一年来,我市用心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印发《景德镇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喜迎二十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通过“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及学习宣传,选树了一批事迹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引领全市广大青少年向上向善……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扬帆起航、奋楫前行,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全力实施“五新”战略行动,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